中山市TBT预警防控平台
——技术性贸易措施资源
1. 新兴的标准化组织对产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行业自律和自发的行为,新兴的标准化组织是以标准化的工作为工作内容之一,从而扩散至包括展会、培训、认证等在内的其他的工作事项。其运作模式,大多数采用的仍然是会员制的非盈利的协会模式,通过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参与到组织的工作(包括标准的制修订、认证、会议研讨等等),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作,而会员也从中获益(包括通过通过参与行业认可的认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在行业标准制修订即参与其中,参与及影响行业标准等)。
我们研究的新兴的标准化组织发现,其呈现出了两个特点:第一是其通过吸引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参与(特别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的参与),以TM Forum为例,云集了850家通信行业的业内主要的企业;第二是,由于标准的编撰来自于会员自身,其出台源于业界需求和技术革新,因此其体现出新、快、多的特点,可对规范整个产业的标准化程度,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走向,因此其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促进效应的。
2. 新兴的标准化组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宏观政策和制度的出台
新兴的标准化组织通常是一类行业的联合体,有些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深入到了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的上下游,如IPC就是涵盖了EMS、OEM、焊料供应商、医疗行业、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军工、通信行业、PCB厂商、PCB基材厂商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非盈利组织在内的电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个非盈利的行业协会。经过多年在电子领域的深耕,其积极活跃地参与了各国技术措施出台、评议、磋商工作,在技术法规出台的制修订的公众咨询阶段积极组织业界提出意见,与包括欧洲议会等在内的政府组织建立了良性的对话机制,使得影响全球政府(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决策成为可能。
3. 新兴标准化组织制修订的标准影响力呈现出了有限性
一些新兴的标准化组织将标准化工作(标准的制/修订)作为协会的核心业务之一,通过组织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协会的会员)开展标准化工作,制修订相关的标准,并鼓励该标准成为行业通用的标准。如IPC针对电子制造业,发布了装配、包装、焊接、电缆、光电子等在内的标准。这些标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子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但是从标准被各国政府的标准化组织(如欧盟的IEC、美国的ASTM等)的转化和采纳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未被这些“国字头”的标准化组织转化和采纳;另一方面,就标准的沟通和交流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未与全球权威的标准化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化组织有所交流合作(包括各程度、各领域、包括标准化和其他工作的)。此外,这些标准通常仅限于成员下载、使用,流通和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现出其影响力的有限性。当然,也有部分的新兴的标准化组织试图从影响力、范围等各方面突破,如2018年ITU-T SG20 同意将15项oneM2M规范将转化为ITU-T建议,相关的智能汽车和工业IoT方面的oneM2M IoT标准也将有望转化为国际标准,这些国际影响力较强的标准化组织在今后的标准化资助中建议予以资助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