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TBT预警防控平台
——技术性贸易措施资源
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078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也难免成为这些问题的焦点和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司法为民提出一系列指示、批示、要求,既为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您在建议中针对当代乡村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要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提供司法保障,为当事人提供多元化解纷服务,这不仅是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的工作重点,也是未来人民法院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是加强诉源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纠纷。近年来,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无讼"乡村(社区)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解纷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解纷渠道,进一步降低解纷成本,引导更多纠纷在诉讼外解决,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浙江法院推动地方党委将万人成诉率纳入本地区平安考核,江苏法院积极参与无讼乡村(社区)建设,吉林法院将诉源治理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等。我们将积极总结推广各地法院诉源治理经验做法,依托各地基层解纷网络,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就地化解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考虑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的国家大局。北大法宝
二是坚持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与各地法院“点对点"引入多元解纷资源并重的工作思路,形成解纷工作大格局。近年来,在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等中央单位的推动和支持下,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推动作用,与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全国妇联、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全国总工会等联合发布20余份纠纷化解机制文件,着力形成开放共享、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同时,聚焦易发多发矛盾问题,建立“一体化处理"平台,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工作,提高交通事故解纷效率。完善劳动争议解纷机制,与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治、司法等部门建立多元化调解联动模式,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9年,与中国证监会、全国工商联按照“总对总"对接方式,实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相关专业性调解平台实质性的数据互联和业务互通,进一步提升类型化案件调处效率。各地法院也积极探索,如北京法院打造覆盖不同行业领域和纠纷类型的类型化纠纷化解体系;广东中山中院依托市政府政务中心,实现法院与政府资源横向对接,打造“调解超市"等。下一步,我们拟将人民法庭纳入多元解纷工作格局,进一步延伸多元解纷工作触角,使多元调解更加深入乡村、接近群众。
三是依托在线调解平台,高效便捷实现正义。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链接各类解纷资源,集成咨询评估、分流引导、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等各项功能,对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直接进行在线委派调解,经人民法院委派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快速解决纠纷,极大减轻群众诉累。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800余家法院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平台入驻调解组织2.8万家,调解员10.8万名,调解案件478万件,每周新增调解案件量从年初的百十件增长到上万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浙江、上海法院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本地区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ODR)、智慧调解平台等,实现“一网解纷",让群众不出户、纠纷线上解。应当说,调解资源的不断汇聚,调解平台的广泛应用,解纷途径的不断拓展,让老百姓得以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解决矛盾纠纷,避免走上争讼的“独木桥"。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强在线音视频调解工作,积极发挥在线调解能够突破场地、人员等限制的优势,建立协调联动、高效便民的在线诉调对接机制,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让当事人充分享有优质司法服务。
在党委领导下,各级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引领推动作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基本形成,在线调解平台不断壮大并得到广泛应用,但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站式"建设永远在路上。为了更好为群众解忧,为法官减负,让公平正义提速,我们将持续用力、不断推进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法院升级版,并针对问题需求进一步健全多元解纷制度机制,汇聚调解资源,优化调解平台,开展“一站式"建设专题宣传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体对一站式多元解纠纷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感谢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8月18日